地藏寺、仙姑庙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也是巴里坤近百座寺庙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寺庙。
地藏寺是当时甘肃民勤客商修建的会馆,仙姑庙则是甘肃张掖客商修建的会馆。
自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巴里坤就掀起了广建庙宇的高潮,到民国初期,巴里坤城乡建有近百座寺庙,曾享有“庙宇冠全疆”的美誉。
一个远离中原的西域县,为什么会出现百座庙宇的奇观呢。这和巴里坤的历史、所处的战略位置息息相关。巴里坤地处新疆东北部,素有新疆东大门之称,是中原进入西域的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苦心经营巴里坤这块军事要地,派军驻守、修筑城池、屯田养畜,使巴里坤成为稳定西域的军事重镇。
清朝时期,清王朝在新疆同以噶尔丹、噶尔丹策零等为首的少数准噶尔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在这场捍卫祖国统一、防止民族分裂的斗争中,巴里坤一直是清军大本营的指挥中心。清政府曾派靖逆将军富宁安、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率军进驻巴里坤平息叛乱。
清乾隆年间,新疆平定后,巴里坤驻有大批军队,并招募了大批屯民前来垦荒。为了供应军队和屯民的需要,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客商从中原运来大批的货物在巴里坤进行交易,并将当地农畜产品运往内地。同时,清政府还在巴里坤设立官办商业机构,与哈萨克族、蒙古族等进行“马茶、马绢”和肉用羊贸易。巴里坤很快成为商贸流通、货物云集、商贾汇集的丝绸之路商业重镇。当时商业的繁荣,与迪化、伊犁齐名,成为新疆三大商埠、八大名城之一。这时,广建庙宇也就随之兴起。
这些庙宇,一部分是官方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本地商人和军队捐资修建的,还有各地驼商、驼客捐资修建的。
据史料记载,巴里坤第一座庙修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是靖逆将军富宁安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所建的关帝大庙。最后修建的庙宇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所建的左公祠。除了这些庙宇,其它庙宇大都是各地商人修建的会馆,而且基本上都是以